这几年俄乌打得那叫一个难解难分,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开始,本来以为是场速战速决,结果拖成了持久消耗战。俄罗斯一开始目标挺明确,就是清除乌克兰东部的所谓极端势力,保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那些说俄语的民众。可没想到,北约和美国一插手,事儿就变味了。乌克兰拿到海马斯火箭炮、豹式坦克这些西方装备,战场上硬是顶住了俄罗斯的推进。俄罗斯那边呢,虽然占了东部四州的大头,但推进速度慢得像蜗牛,伤亡数字也高得吓人。三年下来,双方都累坏了,经济上俄罗斯靠卖油气勉强撑着,乌克兰则靠援助过日子,可援助这东西也不是无限的。
话说回来,乌克兰那边也不是吃素的。2024年8月6日,他们来了一手大胆的跨境行动,直捅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。这地方离边境就几公里,乌克兰部队一下子冲进去,占了上百平方公里,包括苏贾这个县城。俄罗斯边防措手不及,部队调集上来花了好几天。这事儿在西方媒体上炒得火热,说是二战后最大胆的跨境进攻,改变了战局,让俄罗斯分心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时还挺得意,觉得这块地能当谈判筹码,以后跟俄罗斯谈条件时,能拿它换回东部失地。俄罗斯当然不干,普京下令增兵,空军和炮兵轮番轰,可乌克兰依托地形和西方情报,硬是守了好几个月。到2025年初,库尔斯克前线还是胶着状态,俄罗斯推进缓慢,乌克兰控制区还有几百平方公里。
转折点来得突然,就在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上台后。这家伙一上来就想速战速决俄乌问题,好腾手对付其他事儿。他推动乌克兰签矿产换援助的协议,意思是乌克兰让出些稀土资源,换取美国继续军援。泽连斯基不乐意,觉得这是在卖国。3月3日,两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吵起来,特朗普直接下令暂停所有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。乌克兰那边顿时傻眼,前线部队没了卫星情报和武器补给,指挥官们只能靠无线电瞎猜俄罗斯的动向。这暂停来得太不是时候,正好卡在库尔斯克的关键节点上。俄罗斯抓住机会,部队从多路压上,3月9日就收复了几个村庄,切断了乌克兰的补给线。 泽连斯基也没辙,3月4日赶紧发话,说要“把事儿摆正”,算是低头认了错。特朗普那边松口,援助部分恢复,但情报共享没完全跟上。3月11日,美乌在沙特会晤,提出30天停火方案,目的是拉开谈判桌。泽连斯基同意了,心想这能给乌克兰喘口气,调兵遣将稳住库尔斯克。普京表面上点头,说支持停火,但强调得是永久和平,不是短期休战。他心里门儿清,短暂停火只会让乌克兰缓过来。结果,停火提议刚提第二天,3月12日,普京就飞到库尔斯克前线,亲自下令加速推进。俄罗斯部队加大力度,特种部队从侧翼包抄,3月13日拿下苏贾镇,这地方是乌克兰控制区的核心,人口最多,战略位置最好。
接下来的几天,俄罗斯推进如开挂。3月14日,乌克兰残部开始撤退,丢下不少坦克和火箭炮。3月15日,俄罗斯收复更多村庄,边境线基本拉直。3月16日,空中支援加强,俄罗斯苏-34轰炸机出动,精准打击乌克兰撤退路线。3月17日,前线报告乌克兰部队基本退光,只剩零星抵抗。到3月18日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库尔斯克大部分土地回归控制配资专业网,从停火提议到这儿,普京就用了七天时间。这七天里,乌克兰的跨境野心彻底泡汤,本来想用库尔斯克当王牌,现在连影子都没了。俄罗斯部队缴获的装备堆成山,西方援助的豹式坦克和海马斯系统成了战利品,乌克兰的士兵损失惨重,好几千人被俘或阵亡。
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服气,俄罗斯三年苦战,东部推进一寸一寸抠,伤亡上万,可在库尔斯克这儿,七天就翻盘。为什么这么快?一方面是特朗普的援助暂停,乌克兰情报盲区太大,部队像没眼睛似的被围。另一方面,俄罗斯学乖了,特种部队用老管道侧袭,避开正面硬刚,效率高。普京这步棋走得稳,他没等停火生效,就抢先动手,断了乌克兰的念想。泽连斯基那边尴尬了配资专业网,本来想用库尔斯克换地,现在谈判桌上啥筹码都没了。西方媒体也安静了,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的“经典战役”,现在成了笑话。 库尔斯克收复后,战局继续变。3月22日,俄罗斯推进到边境,乌克兰彻底撤出大部。到4月26日,俄罗斯宣布全境清剿完毕,普京亲自去视察,还参观了当地核电站,顺便跟居民见面。这时候,乌克兰还嘴硬,说有小股部队在边境条带上坚持,但事实是控制区缩水到不足10平方公里。俄罗斯国防部数据,乌克兰当初占了470平方公里,现在剩的就79平方英里都不到。普京公开感谢朝鲜部队帮忙,这也是第一次官方承认平壤派兵参战,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训练视频都放出来了。乌克兰损失不小,不仅地丢了,人也伤了,国内士气低落,经济更是一塌糊涂。
特朗普的角色在这儿挺关键。他上台后,急着结束俄乌冲突,3月那场争执直接导致援助卡壳。泽连斯基道歉后,援助恢复了些,但规模缩水,美国转向亚洲事务,对乌克兰的兴趣淡了。欧洲那边,德国法国还想撑,但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4月15日去敖德萨视察时,重申支持是“坚定不移”,可没提加入的事儿。到6月2日,吕特才说所有北约成员同意乌克兰未来加入,但强调这是长远目标,不是现在。安全风险太高,谁敢马上拉乌克兰进门?三年战争,乌克兰基础设施毁了大半,男丁死伤无数,女的成了寡妇,难民几百万在外流浪。战场上留下一堆破烂装备,锈在田里,象征援助的空洞。
俄罗斯这边,普京稳坐钓鱼台。库尔斯克收复后,东部四州管得更牢,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全在手。谈判进程启动了,美国推动下,双方坐下来谈,但乌克兰要回地基本没戏。普京4月26日讲话,庆祝击败“新纳粹势力”,但没提永久和平细节。俄罗斯经济靠能源出口顶着,制裁影响有,但没崩。相比乌克兰,俄罗斯的韧性强,动员兵源也多。朝鲜帮忙是意外收获,普京公开谢了,平壤那边估计换来些技术援助。
乌克兰的出路在哪儿?泽连斯基政府压力山大,国内抗议声起,经济重建遥遥无期。北约支持是嘴上说说,实际援助疲软。特朗普政府减少投入,欧洲也分心自家事儿。三年下来,乌克兰从受害者变成谈判弱势方,库尔斯克这事儿就是转折。它证明,跨境冒险风险大,没后盾就容易翻车。俄罗斯用七天教了乌克兰一课:战场上,时机比装备重要。普京没急着宣胜,而是慢慢推进,谈判时占主动。
现在战线稳定在东部,俄罗斯夏秋攻势推进到波克罗夫斯克附近,乌克兰守得辛苦。库尔斯克成了俄罗斯的宣传点,普京5月21日又去了一次,强调重建。乌克兰媒体还争辩,说有士兵在边境坚持,但数据摆那儿,控制区小得可怜。全球看,这冲突拖太久,伤了所有人。俄罗斯想多极世界,美国想腾手,欧洲想省钱,乌克兰想活下去。可现实是,乌克兰的梦碎了,库尔斯克七天逆转,让它彻底没底气跟俄罗斯硬扛。
这三年苦战,说白了就是大国博弈的缩影。俄罗斯靠本土优势和盟友撑住,乌克兰靠西方援助但援助不稳。特朗普一变政策,库尔斯克就丢了,泽连斯基的算盘打空。普京这人,军事上总有后手,三年拉锯后,七天收割,够狠。乌克兰呢,冒险精神可嘉,但没长远规划,赔本。未来谈判,乌克兰得认清,东部地要不回,加入北约也遥遥无期。吕特的话听着暖心,可实际是拖时间。老百姓遭殃,基辅街头失业率高,农村田地荒了。俄罗斯那边,库尔斯克重建启动,居民回流,但创伤还在。
总的来说,这场战打到这儿,乌克兰的主动权没了。普京用七天让对手梦醒,谈判桌前俄罗斯占上风。三年苦战,换来这么个结局,谁也没赢,但俄罗斯至少守住了底线。乌克兰得想想,怎么止损,怎么重建。世界也该反思,大国别总拿小国当棋子。事儿就这样,现实总比理想骨感。
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